逆向投資:獨立的智慧
金融市場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能夠讓參與者的認知與事情的實際狀態(tài)之間永遠存有差別。近期A股市場就是如此,令人備受煎熬。
在眾多類型的投資者中,性格最為堅強的非逆向投資者莫屬。 有人說,這主要是因為逆向投資者觀察市場的著眼點在于,一時沖動在市場行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投資者并非獨立地進行操作,而是表現(xiàn)出類似羊群的行為,很容易出現(xiàn)群體性大喜大悲的情緒,并且相互影響。
逆向思維的歷史同哲學一樣古老。到了現(xiàn)代,逆向思維被成功用于投資,其邏輯基礎(chǔ)是建立在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思想之上,即“當所有人想的都差不多時,有可能所有人都錯了”。
《投資理念制勝》一書,對于逆向思維有著更為深邃的描述:“逆向思考最像是在智慧上的一種獨立,它是對關(guān)于人們投資共識的不可知論的一種有力沖擊。” 作者認為,如果共識變成“羊群心理”,那么逆向投資者就逃出這個群體,但不一定就是向著相反的方向。
要辨別出“羊群”,這已對逆向投資者在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難的是,逆向投資者更樂于去思考那些別人沒有思考過的觀點,而不是那些有人思考過但被否定了的觀點。
從這個角度說,逆向投資者可能恰恰是最為忠實于基于價值和資產(chǎn)投資原則的人。如逆向投資者大衛(wèi)﹒曳曼所言:“根據(jù)一些很基本的、比較完備的衡量指標,例如較低的市盈率,較低的市場價格與賬面價值比,或較高的紅利,來購買不為大家看好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