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應該持續(xù)做正確的事情
《投資先鋒——基金教父的資本市場沉思錄》是一本約翰?博格在2000-2009年演講、文章的匯總,也是其多年來對共同基金投資的心得匯總。在書中,他提醒投資者避免陷入數據陷阱,更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創(chuàng)新產品迷惑。約翰?博格提醒專業(yè)投資機構,必須在紛繁蕪雜的市場百態(tài)中保持一顆正直高貴的心靈,堅持做對市場、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無論在何時都要堅持信仰,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也有機會改變世界。
約翰?博格在書中貫穿始終傳遞的價值觀與道德準則就是:金融機構應該“為社會大眾最大利益服務的決心遠比僅僅獲取自我財富的欲望更為重要”。
在約翰?博格看來,堅持做正確的事,短期未必馬上能有所斬獲,長期一定不會差,因為對于投資業(yè)績來說,“均值回歸”是必然的。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基金,其最終的回報必將回歸到長期的平均水平。所以,試圖通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市值規(guī)模、股票價格、發(fā)行市場的選擇,以期獲得超額回報,這在長期是徒勞的。
除了強調投資中“均值回歸”的必然性,約翰.博格還提醒投資者務必注重成本對業(yè)績的影響。無論是交易成本還是稅收成本,都會使投資業(yè)績受到明顯削弱,保守估計積極管理型基金的各種成本將使投資回報率每年降低2%以上。
基于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和市場的發(fā)展階段,不少投資者可能會對博格的“均值回歸”不以為然,他們會舉出很多創(chuàng)新的好處。但從過往的歷史來看,金融創(chuàng)新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如今,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都離不開金融市場。不可否認,遵循自由市場主義,金融行業(y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促進了公眾整體的利益,實際上,華爾街也確實是依靠著市場和開放的競爭創(chuàng)造了繁榮與富裕。
但是,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場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約翰?博格從這場危機中得到寶貴的教訓:創(chuàng)新看上去很美,但是一旦超越了“社會底線”就會帶來道德淪陷的巨大遭難。
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為例,次貸是一種創(chuàng)新產品。這種創(chuàng)新產品的“雙刃劍”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收入低廉的美國購房者,由于貸款公司和投資銀行的聯手協助,住上了遠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房子,看似提前實現了“美國夢”。另一方面,這種創(chuàng)新反過來損害了購房者的利益,更可怕的是這種產品通過創(chuàng)新包裝,直接將風險擴散到全球的任何一個市場。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從危機中反思:這場金融危機從本質上說也是一場道德危機的一部分。約翰?博格認為,危機過后,需要重建的不僅是金融和監(jiān)管體系,更是社會基本的誠信和道德準則。
投資者想要成功實現投資目標,應當克服自己不良的投資心態(tài),規(guī)避來自市場的“噪音”,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完善投資體系和價值判斷,堅定投資理念。多年來,東方紅資產管理始終倡導價值投資,鼓勵并引導投資者放長眼光,理性投資,尊重市場的有效性,與優(yōu)秀的公司為伍,并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賺取長期投資回報。